查看原文
其他

施特劳斯讲学录 | 《卢梭导读》(曹聪 译)

六点图书 古典学研究 2023-03-13

卢梭导读(1962年)

[美]列奥·施特劳斯 讲疏

马克斯 编订

曹聪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年11月

(丛书:经典与解释·施特劳斯讲学录)



内容简介

施特劳斯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卢梭专题研讨课,本书根据课程录音整理而成。《卢梭导读》篇幅巨大,共计十七讲。前四次课,施特劳斯以《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为两翼,提纲挈领地提出阅读卢梭的基本问题,为学生和我们提供了在卢梭思想迷宫中穿梭的引线团。第五次课,施特劳斯给出他阅读卢梭的经验。之后的十几次课,则专门围绕卢梭的《爱弥儿》展开讲解、点评。施特劳斯学术生涯中没有专门写作过关于《爱弥儿》的作品,因此本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别处看不到的施特劳斯眼中的卢梭。   

编辑推荐


★ 卢梭著述颇丰,但其作品风格题材迥异,且充满含混的术语和棘手的矛盾,读者很难读懂、读透卢梭的作品。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特劳斯1962年开设了卢梭导读课,本书是一部篇幅巨大的讲学实录稿。

★ 本书涉及对卢梭《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整体性解读,焦点在于对《爱弥儿》的阅读和讲解。

★ 施特劳斯认为,《爱弥儿》“包含了卢梭对于人与人类生活的更加清晰细致、极为详细的总体看法”(第十七讲),它“在某种意义上,是卢梭最根本性的作品”。

★ 为便于中文读者阅读,译者按照内容和主题为每一讲拟定了标题。

   


目  录



* 上下查阅更多内容中译本说明英文版导言第一讲《论科学和文艺》:德性与原初自由第二讲《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自然状态与历史哲学第三讲《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激情与理性第四讲《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从野蛮到文明第五讲《爱弥儿》卷一:非理性与非社会性第六讲《爱弥儿》卷二:力量与欲望第七讲《爱弥儿》卷二:自然教育与偏见第八讲《爱弥儿》卷二、卷三:人的可完善性第九讲《爱弥儿》卷三:自保与自尊第十讲《爱弥儿》卷四:同情与荣誉第十一讲《爱弥儿》卷四:信仰自白(上)第十二讲《爱弥儿》卷四:信仰自白(下)第十三讲《爱弥儿》卷四:伊壁鸠鲁主义第十四讲《爱弥儿》卷五:性别差异与平等第十五讲《爱弥儿》卷五:爱情婚姻第十六讲《爱弥儿》卷五:政治社会第十七讲总结



内容选读

//////

第一讲 《论科学和文艺》:德性与原初自由(节选)


施特劳斯:我要从总体上谈谈卢梭,先从最表面谈起,谈谈如今这个国家的人们大体上谈论他的方式。就我对当代文学的了解而论,如今卢梭常常被认为比不上洛克,我相信,我们能找到的当今关于卢梭的理解都秉持该见解。该见解如下:在某种意义上,洛克是自由民主之父。最简单直接的证据就是《独立宣言》和洛克《政府论(下篇)》的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卢梭则被称为极权主义者,这尤其是因为卢梭和法国雅各宾派的直接关系。与此相关的是,洛克的关键词是财产。洛克在广义上使用财产一词,其中包含身体、生活和自由的意思;但这个核心关键词是财产,该词当然也揭示出洛克如何理解生活和自由:即作为财产的组成部分。财产是关键词。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们会说,卢梭的关键词当然不是财产,而是自由和平等。




◭ 卢梭(1712–1778)与洛克(1632–1704)

更进一步说,洛克以关注于保护私人领域或保护私人领域之个体而闻名;因此,与此相关,他被理解并传颂为论宽容书简的作者。另一方面,通常认为卢梭反对针对私人领域的这种保护;卢梭著名的表达式是社会契约,它意味着个体要把他们以及他们的全部权力让渡给社会。因此,人们可以称这为极权主义。我立刻要提到一点:无论人们何时提到卢梭的极权主义,都必须秉持一种起码的公正态度,必须声明卢梭和当今的极权主义毫无瓜葛,因为,卢梭赞扬的极权政治是社会之极权,而非政府之极权。这在实践层面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当我们如今谈论极权政治时,我们指的是政府之极权,只会间接指涉社会之极权。人们充其量可以同意并追溯,卢梭至多只是讨论过社会之极权而已。可以这样解释卢梭与洛克之间的对比关系:洛克,宽容;卢梭,一种公民宗教、国家宗教学说。关于卢梭与洛克的概括性对比关系的最后一点是,洛克代表代议制政府,卢梭则代表直接民主:可以说,立法者不是代议机构,而是聚在市议政会的具体的一个个市民。这些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粗略,但也无可否认的事实。

所以你们看到,由于我们如今正陷于冷战,相较卢梭而言,洛克当然显得是个更好的权威。但是,由于如下原因,情况实际上更为复杂:有个卢梭的信徒对美国事务有着某种影响力,他就是潘恩(Thomas Paine)。潘恩和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之间还有一层关联。因此,某些非常爱国的作家如今秉持的观点——即美国人未曾受到卢梭毒害——很可能言过其实。卢梭在另一个方面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个国家长久以来都在推进一项名为进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的事业。你们肯定也有所耳闻。现在这当然直接就是杜威的工作;但进步教育之父不是别人,而是卢梭,他的《爱弥儿》是根本性的经典。我从这种纯粹政治上的、虽然说不上是思想上的考察开始,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批评这种简单的贴标签行为。

为达成一种更加开阔的视角,我要提出下述考虑:让我们审视卢梭的影响,不要采信那种简单化的观点,把法国雅各宾派看作唯一根源于卢梭的一批人。当然,雅各宾派与后来所有改良的雅各宾主义[都的确来自卢梭]。但这些都仅仅是卢梭思想后裔中的一支而已;还有其他的思想后裔。另一个支脉是德国观念论哲学。倘若没有卢梭,很难想象会有德国观念论哲学,康德作为这种德国哲学的创始人完美而清晰地提出了这套哲学,他说,“卢梭引我走向正确的方向”。康德有个非常著名的事件,他将其归功于休谟,即休谟将他从独断论的迷梦中唤醒;而康德提到卢梭则远不如他提到休谟这般影响深远。我们接下来将会看看这个事件意味着什么。

因此,与雅各宾主义以及类似的事情几乎毫无瓜葛的德国观念论也源出自卢梭。此外,各种形式的浪漫主义也都源自卢梭。这就意味着,各种人民观念、各种民族观念,那些温和的与不那么温和的理解,全都源出于卢梭;还有,各种19世纪所谓的有机论者,他们最终的根源也是卢梭。我必须要强调这一点:德国观念论自认为在如何看待人与政治社会的问题上尤其比洛克的做法更胜一筹。正如我们将会看到,卢梭与这种更胜一筹的观点密不可分。卢梭的关键词是德性。无论一个人多么拥戴洛克,也不能把洛克的关键词说成是德性。财产才是洛克的关键词;还有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有秩序的自由。德性并不是洛克喜爱的词语。

第二层考虑(我建议我们选择某种更开阔的视野,而不仅仅是当下政治处境导致的视野)如下:尽管洛克与卢梭之间有对抗,他们也有某些极为重要的共同点。两人的政治理论都始于对自然状态的思考。而且,对于这两人而言,决定自然状态以及从自然状态到公民社会之转变的关键现象、最基本的唯一人类现象,就是自我保全。这一点在从洛克到卢梭的道路上从未改变过。如今,这种从自然状态出发,同时关乎自我保全这一关键现象的政治理论,被溯源至霍布斯,而非洛克或卢梭。因此,洛克和卢梭的共同点是一个共同的霍布斯基础。换言之,无论洛克与卢梭的差异多么重要,也只不过是在一个共同基础之上的差异;倘若我们不始终牢记这一共同基础,就会误解卢梭,也误解霍布斯。

◭ 霍布斯(1588–1679)

现在,以这个在某种程度上更开阔的视野为基础——我的意思是,一方面必须考虑洛克和卢梭都建立在一个霍布斯式的基础上,第二方面则要考虑到卢梭引发了德国观念论哲学和浪漫主义——我们或许可以自然而然地大胆提出这个更为总体性的论断,你们眼下可以只把它当作一个断言:我们被迫在一种强调意义上谈论现代政治哲学。我指的是一种只存在于现时代的政治哲学。并非所有现时代思想家都是现代政治哲人——仅举这个事实足矣:某个生活在1830年代或1960年代的人并未让自己现代化。

但是,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现时代特有的政治思想。这种典型的现代政治哲学将自己理解为与以往的那种政治思想有着本质差异;这种以往的政治哲学被认为肇始于苏格拉底,他最著名的后继者当然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严格意义上的后续政治哲学中发生的一切——最著名的所谓廊下派甚至经院派——都未曾与这个苏格拉底传统决裂过;尽管发生过极大的修正,但从未曾决裂过。但在现时代,尤其清楚无误地就在霍布斯那里,一种与整个苏格拉底传统有意识的决裂发生了。这也是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我将会只限于探讨与眼下讨论目的密切相关的那些部分。
目前,这种政治哲学肇始于霍布斯,它有意识地对抗既往一切政治哲学,它非常强劲地大约持续到法国大革命的时代。随后,它的缺陷造就出一种新型政治哲学,这种新型政治哲学并非是对古典、对前现代政治哲学的一次回归,而是一种对霍布斯及其后继者学说的深刻修正。出于方便,我将把霍布斯等称作第一次浪潮,把法国大革命前后称为第二次浪潮。这次浪潮,这第二次浪潮,我会初步地说,它源自卢梭。这种对于现代原则的不满——这种不满并不是出于一种古典视角,而是出于一种超现代的视角——由卢梭首次提出。
我认为,我们能拿来与卢梭相提并论的唯一的事件(无论好坏,其重要性无可否认)是尼采。当一系列运动部分地由卢梭引发时——德国观念论及其在其他国家中的著名后继者们,包括英国,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浪漫主义——当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不令人满意时,一场新革命,一次新爆炸就这样发生了。这正是尼采,尼采深知——实际上他不止一次说到——他的对手是卢梭。这只不过是一种非常一般性的、暂时的假设。但是,我们接下来必须试着理解现代性第二次浪潮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要研究卢梭。我认为,这是探讨卢梭的最宽广的路径。不过,关于为什么要研究卢梭,也还有其他理由,其他更浅显的理由;没有必要去深究这些理由。

为了研究卢梭,并不是必须得读完卢梭写下的全部作品。只有那些打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卢梭研究的人才会这么做。有这种人,但我们不可能这么做,因为,假如你进入图书馆,查找卢梭著作与书信全集,你会在巨大的工作量面前败下阵来。但是,有这样一些著作,我们至少可以一一列举出来,它们对于理解卢梭而言不可或缺。这些著作包括,所谓的《两论》:《第一论》和《第二论》;当然还有《社会契约论》,一篇非常短小的作品,小册子;还有《爱弥儿》;有他的《忏悔录》;以及一些更具实践品质的政治著作:《波兰政府》和《科西嘉政制》;当然还有他的著名小说《朱莉,或新爱洛漪丝》。

◭ 《爱弥儿》书影
这些或许就是最重要的作品,我认为,读完并且读透所有这些作品的人就可以宣布自己理解卢梭了。不过,我们完成不了,哪怕只读其中一部分也不可能,因此,我们就限制在《第二论》,也就是卢梭自称最大胆的作品;还有《爱弥儿》,其中包含着对《社会契约论》的总结概括,所以我们在课上即使不读《社会契约论》也可以原谅,尤其是因为《爱弥儿》是卢梭最为根本性的作品。他展开了他的心理学——广义上的心理学。
……

讲疏者简介

讲疏者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1899-1973),原芝加哥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被视作20世纪极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对经典文本的细致阅读与阐释方法,构成了20世纪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发展:他的全部政治哲学研究致力于检讨西方文明的总体进程,强调重新开启古人与今人的争执,并由此审视当代思想的种种潮流。其代表作有《迫害与写作的技艺》《城邦与人》《什么是政治哲学》等。

译者简介

译者曹聪,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曾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古典学系进修访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政治哲学、西方思想史等。著有《蒙以养正——哲学与青年教育》,译有《卢梭导读》(2022)、《哲人的道德与自然:尼采〈善恶的彼岸〉讲疏》(2017)、《灵魂的转向:柏拉图的〈帕默尼德〉》(2015)、《哲学的自传:卢梭的〈孤独漫步者的遐思〉》(2011)、《惧怕差异》(2010)、《古代悲剧和现代科学的起源》(2009)等多部译著,发表论文多篇。


延伸阅读


◭ 点击图片 购买图书


(书讯来源:“六点图书”公号)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施特劳斯讲学录(刘小枫主编)● 施特劳斯讲学录 | 《从古典到现代的过渡: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讲疏(1964年)》(张云雷译)
● 施特劳斯讲学录 | 《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贺晴川译)
● 施特劳斯讲学录 |  《施特劳斯讲学录:尼采的沉重之思》(马勇译)
● 卢梭诞辰纪念 | 施特劳斯:论卢梭的意图● 选读 | 卢梭《论科学和文艺》[笺注本]● 新刊 | 《古典学研究》第九辑:卢梭对现代道德的批判

(编辑:cqcedar)


关注我们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